为解决“找人难、送达难”制约审判效率提升的堵点问题,绥北人民法院坚持为民司法,打出破解妙招,根据案件实际情况,灵活运用“线上+线下”渠道,切实解决“送达难”。
“你好,几十户业主长期拖欠我们公司的供热费,电话要么无人接听、要么否认身份,眼看新供热季要采买煤炭,公司资金周转已陷入困境,这可咋整啊?”
某供热公司工作人员抱着一摞起诉状,神色焦急地走进绥北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。原来,该公司多次催缴供热费无果,又因联系不上业主、缺乏有效联系方式,只能来到法院求助。
法院依规审查材料后确认,该公司提供的几十户业主房屋产权信息、身份证复印件等材料符合立案条件,但核心难点在于“送达难”。供热公司不确定电话是否为本人,因此担心送达不出去。考虑到案件虽标的不大,却直接关系民生与今年供热,法院立案后当即启动协查程序,通过联动机制核实这几十户业主预留电话的实名认证信息,随后依托电子送达平台逐一联系确认身份,并同步征询电子送达及先行调解意愿。
多数业主确认身份后同意配合,少数电子送达失败的,送达组及时转为户籍所在地邮寄或上门送达,几十起案件顺利进入调解流程。目前,拖欠供热费的业主们均已缴清供热费。
其间,其中一位当事人董某在承办法官电话沟通时突然反悔,否认身份,并声称从未接到过应诉通知书,试图以此逃避责任。面对董某的抵赖,法官当即调取电子送达系统后台的相关送达证据,董某顿时语塞。法官趁热打铁,从义务和信用影响角度耐心劝说,点明逃避责任可能导致的不良法律后果。最终,董某主动联系供热公司缴清1500元的供热费。
近年来,绥北人民法院始终秉持“司法为民”理念,积极以科技赋能审判辅助工作,精准破解“送达难”“开庭难”等痛点问题。通过高效化解一件件民生小案,既为企业纾困解难,又切实降低当事人诉讼成本,用专业与便捷传递司法温度,为辖区民生保障和企业发展筑牢法治屏障。